最新资讯   News
搜索   Search
你的位置:首页 > 最新资讯

优秀论文赏析之关于小学语文插图教学法的实践

点击:422

关于小学语文插图教学法的实践

摘要:插图指根据教材内容绘制而成、插入到文本中的图片。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插图。在语文教材中,插图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,在教学中,插图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。插图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,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教学,可以强化教学效果,让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。教师应认清插图的作用和价值,巧用插图教学法,以构建高效课堂,让学生快乐学习。为此,本文结合插图的作用,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插图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,希望插图能发挥出更加有效的教学辅助作用。

关键词:小学语文;插图教学法;实践

一、语文插图的作用

教材中的插图是编者精心挑选安排的,每一幅插图都与教学内容有着直接的关联。有了插图,教材的版面不仅得到了美化,还省去许多多余的赘述,从而可以直观地表达相关的内容。此外,教材中的插图呈现方式多样,多出自名家之手,许多插图生动形象,色彩斑斓,富有美感,迎合了学生的审美心理。借助插图,读者可以粗略地了解文本内容,******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,唤醒其审美情趣和想象力。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和想象的欲望,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,这样一来,课堂教学也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插图教学法指利用插图来进行有实效性教学的方法。在教学中,巧妙借助文本插图来教学,将插图用到知识讲解、人物形象分析、细节解释方面,不仅能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,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,促使学生深刻领会教材内容。所以,在新课改下,随着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呼声越来越高,插图教学法也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。

二、小学语文插图教学法

(一)细说插图,培养学生读图能力

教材中的每一幅插图都不是无缘无故存在的,每一幅插图都有其用意和价值。所以,在教学中,教师不用怀疑插图的作用,而是要认真思考如何才能将插图的使用效能最大化。插图教学法的第一步******其实就是对插图内容的品味和解读,而品味和解读插图,对个体的观察、理解和读图能力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。所以,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,利用生动的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、用心欣赏和大胆解说,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。

如,在学习《泊船瓜洲》这首古诗时,这篇古诗的插图画的是水面上白鹤翻飞,水光潋滟,路上有行人骑马、挑担而行。在插图中,碧绿的水面占据了将近60%的比例,这幅插图的笔墨绝大多数都体现在水上,插图中的水与“泊船”和“一水间”相呼应,碧绿的春草,远处的青山,揭示了文章背景是一个美好的春天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按照由上到下,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仔细观察图片,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,说一说在图片中谁为主,谁为次。再让学生由人到景,观察插图中的景物有什么特点,并尝试描述插图中的细节。******春光明媚。在这样的情景中,诗人的内心本应该是满心欢喜的,但是因为他思念家乡,所以,一切景色都不重要了。如此一来,在学生观察插图的过程中,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,还让学生走近诗人,近距离感受诗人的心情,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。

(二)图文互现,加深学生文本理解

小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,他们的理解能力还存在一定的缺陷。许多时候,他们对世界的理解,都要建立在直接刺激、直观感受的基础上。******在教材中,插图的主要作用是化难为易、变抽象为具体、生动地展现教学内容。插图的存在,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便利。在教学中,教师可以利用插图来解释、呈现教学内容,促使图文互现,以帮助学生了解教材,从而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。

比如,在学习《小桥流水人家》一课时,课文中的插图生动地展现了作者笔下所描绘的情境:溪水潺潺,小桥横卧,绿树成荫,******找出文章与插图中都出现的景物,让学生看看作者是沿着什么顺序来写景的。然后,结合插图,重点讲述文章中出现的一些难理解字词的意思,如,潺潺,是一个象声词,它多用来形容溪水、泉水缓缓流动的样子。作者笔下的小溪和插图中的小溪,都是绕着村庄而流的,曲折蔓延,用“潺潺”来形容最形象不过了。这样将文本内容和插图对应起来教学,让学生对事物的形象有一个客观的认识,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。

(三)细致品图,唤醒学生审美情趣

文本插图是课文内容的视觉呈现,许多课文中的插图不仅可以辅助文字,有效刺激学生的眼球,吸引学生的注意力,还具有美学价值和审美意义。比如,早期许多线装书中的插图,虽然都是采用工笔白描手法创作的,******有工笔白描、素描、国画、漫画,等等,多数插图都是名家手笔,充分展现了绘画的特色。在教学中,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品味课文插图,分析插图的艺术价值,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能力。

如,在《桂花雨》一课的插图中,描绘的是秋天母女二人在院子里摇动桂花树的情景。插图不仅有母女二人,还有香气迷人的桂花树,桂花树上的黄花星星点点,衬得树叶绿油油的。在母亲身后,有跑着觅食的母鸡和啾啾作响的嫩黄色的小鸡,还有竹制的座椅。再远处是老屋,树林和远山。******对美好生活的追忆。在教学时,教师可以利用插图带领学生进行鉴赏教学,先让学生指出画面中的场景,是文中哪部分内容的体现,这幅场景美在何处,有何特点。然后,结合图中桂花树的形象,教师可以简单讲述桂花的特点和文学形象:在中国诗词文化中,桂花就像是一位性格内敛、情怀疏远的女子,她秉性温雅、柔和,是一位有着独特动人风韵的淑女,更像是一位注重内在修养的君子,常将芳香洒落人间。插图中的桂花树,枝丫疏密得当,黄花点缀其中,充满诗情,这恰恰能反映作者对桂花的喜爱。然后,教师可以给出几首写桂花的小诗,鼓励学生背诵,如,杨万里的《咏桂》、王维的《鸟鸣涧》,王建的《十五夜望月》,以开阔学生的视野,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。

(四)巧妙用图,挖掘学生学习兴趣

当代小学生大都是在电子产品的陪伴下长大的,他们贪玩好动,好奇心强,很难对枯燥无味的事物感兴趣。在教学中,相比枯燥的文字和理论教学,色彩丰富、生动直观的图片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,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。所以,在拿到教材或者学习新课时,许多学生都是先看图片,再看课文。******讨论的过程中,产生学习的驱动力,并在驱动力作用下,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。

比如,《仓颉造字》一文讲述的是在早期人类没有文字的情况下,仓颉从自然界中汲取灵感,创造文字的故事。文中的插图描绘的是一位四肢裸露只用树叶裹体、长发披肩的男性,蹲在地上用手在地上比划的情景。结合图片,在开始学习新课前,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,以激发学生的探求未知领域的兴趣,如,文中的男性为什么没有穿衣服?为什么披着长发?他在干什么?他的表情是欣喜还是沮丧?他为何会有这样的表情?他所处的环境表明了当时人类社会还处于什么状态?文中描述仓颉根据鸟类、******他最早创造出来的文字应该属于哪一类文字?是象形、表示、会意字,还是形声、通假字?然后,让学生阅读课文,并讨论问题,给出答案。这样紧贴图片设置问题,并且,将知识融入到问题中去,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广度,让学生在兴趣驱使下主动学习。

(五)以图拓展,激发想象能力 

图画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表达工具,许多时候,它能讲述的只是一个表象,教师需要借助联想和想象,才能体会画家的真正意图。同样,教材中的插图,许多都照顾了小学生的身心特点,简洁流畅,通俗易懂。而要想知道插图背后的深层内容,必须要挣脱画面内容对思想的束缚,抓住有拓展空间的知识点、有价值的问题,深入发掘隐藏在插图背后的事物,发掘插图的深层含义,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,让学生通过思考获得更多的信息。

如,在学习《秋思》这首古诗时,大家都知道,这首诗是一首思乡诗,诗歌语言凝练,但意韵深远,情感浓厚,在诗歌中,有许多内容都被省略了,而这些内容都可以进行拓展教学。这首诗歌的插图,******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观察图片,然后让学生说一下,哪一位是作者,哪一位是诗中所说的送信人。从插图中的人物服饰(长袍宽衣)、景物特点(树叶泛黄),可以猜想当时是什么季节。鼓励学生大胆想象,说一说身后有白马背着包裹的男子,如果是送信的人,他是信使还是诗人的同乡,诗人可能在信中给家中人说了哪些内容,为什么待到送信人将要离开时,诗人又拆开了家书,诗人可能跟送信的人说了什么话,等等。这样以图来拓展教学空间,即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,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,同时,促使学生更深入地领会诗歌的内在情感。

参考文献:

[1]赵素华,李冠春.小学语文插图教学策略探微[J].科学大众(科学教育),2018(07):41.

******

[3]孙雪梅.小学语文教科书插图的功能及教学问题探讨[J].中国校外教育,2015(26):63.